首页

女王女主视频网

时间:2025-05-29 20:59:37 作者:2024年贵州法院审结涉民营经济主体案件24.64万件 审判质量指标达标率100% 浏览量:21322

  中新网通辽10月19日电 题:蒙药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 内蒙古通辽发展蒙医药底气足

  中新网记者刘文华

  18日至19日,内蒙古中医药(蒙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召开,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通辽市市长奇·达楞太在欢迎与会嘉宾时表示,享有“中国蒙医药之都”美誉的通辽是中国蒙医药发展核心区,全市蒙药产量占中国蒙药市场的50%以上。

18日,内蒙古(通辽)第九届中医药(蒙医药)产业博览会吸引众多客商参观。 中新网记者 刘文华 摄

  发展蒙医药,内蒙古通辽市底气何在?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北方蒙古族及其先民在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不断与其他民族进行医药文化的交融,促进了蒙医药的发展进步。

  据了解,内蒙古通辽市是蒙古族的重要发祥地,也是蒙医药的重要发祥地。当地最早的医学记载就是蒙医,历史上涌现出众多蒙医药学家。

  成吉思汗第二子察合台(博尔济吉特氏)嫡系子孙、蒙医药传奇人物占布拉·道尔吉的故乡就在通辽市奈曼旗,其所著《蒙药正典》图文并茂,被后世奉为蒙药经典。

  全国第一家蒙医学院——内蒙古蒙医学院在这里诞生,首届蒙医国医大师苏荣扎布曾担任学院院长。位于通辽市的内蒙古民族大学拥有全国最大的蒙医药教学基地、全国唯一的中药学(蒙药学)博士点。被外界誉为神奇的“蒙医正骨术”“蒙医乌拉灸术”在这里传承发展。

  如今,通辽市的中药材(蒙药材)种植业已初具规模。全市药材种植面积已达80万亩,其中一般耕地药材种植面积8万亩,林下药材种植面积22万亩,野生森林药材面积50万亩。当地主要种植品种为黄芪、苦参、苍术、防风、桔梗、甘草、黄芩等,并且药材种植正由传统的散户种植向规模化、标准化种植迈进。

  通辽市还有着多个“全国第一”的头衔:蒙药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最早成立的蒙药生产企业——内蒙古库伦蒙药有限公司、蒙药贴产量最多的企业——内蒙古科尔沁药业有限公司……据统计,上述三家企业生产的蒙成药已占全国蒙成药市场销售份额的50%以上。

  近年来,通辽市党政“一把手”挂帅中医药(蒙医药)工作,明确一名副市长直接分管中医药(蒙医药)传承创新工作,出台了《通辽市蒙医正骨保护条例》《通辽市蒙药保护发展条例》《通辽市“十四五”时期中医药(蒙医药)事业发展规划》《通辽市百亿级中医药(蒙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等多项政策支持。

  2024年,通辽市组建了内蒙古中蒙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了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并获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

  截至目前,通辽市已培养“蒙医正骨术”“蒙医乌拉灸术”和蒙医古籍整理翻译继承人30名、名老中医药(蒙医药)传承人210名、中医馆(蒙医馆)骨干人才120名、基层中医药(蒙医药)适宜技术专业人才1311名。

  奇·达楞太表示,中医药(蒙医药)产业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雄厚的产业基础、突出的医疗服务能力,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它不仅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更是守护人类健康的宝贵财富。(完)

【编辑:刘欢】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广西侗乡三江:稻香鱼肥秋收忙

有记者问,赖清德接连抛出“台独”言论,凸显其顽固坚持“台独”立场,勾连外部势力不断进行谋“独”挑衅,外界普遍认为两岸关系前景不容乐观。对此有何评论?

大变局 | 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吴鹏:中国对非合作不是简单的援助

12月5日电(记者 陈天浩)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和发展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12月2日至4日于广州举行的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上,多位中外学者从人工智能、新能源和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等角度解读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意义。

台湾青年抗日战争历史研习营在沪举办

据悉,此前,小张一直干咳,但没有发烧。他并没当回事,也没有服药,更没有到医院就诊。葛勤敏说,小张入院后的真菌葡聚糖高达397.8pg/mL,乳酸脱氢酶也远远高于正常值,影像学、血生化都指向耶氏肺孢子菌肺炎,而且是重症。抢救当天,专家们凭临床经验,使用治疗剂量的复方磺胺甲噁唑!入院第4天,医生在通过纤支镜留取的肺泡灌洗液中找到了耶氏肺孢子菌,序列数高达21403个。这一结果终于验证了临床诊断!

巴勒斯坦奥运代表队抵达巴黎 在机场受到热烈欢迎

据报道,有多名美国官员表示,近几个月来,在看到使用155毫米口径炮弹投送集束炸弹取得成功后,美国正在考虑向乌克兰运送射程可达306公里(190英里)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或可装载集束炸弹的“制导多管火箭系统”(GMLRS)。

外交部:任何监测都不是对日本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的认可,日方应立即停止

相关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7岁及以上年龄人群中,每周至少参加1次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67.5%,较2014年增长18.5%。国民对体育健身目的认知更加全面,91.0%的儿童青少年、87.2%的成年人和53.6%的老年人认为体育健身具有积极作用。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